有機肥堆積發酵主要是利用多種微生物的作用,將植物有機殘體進行礦質化、腐殖化和無害化,使各種復雜的有機態的養分,轉化為可溶性養分和腐殖質,同時利用堆積時所產生的高溫(60-70℃)來殺死原材料中所帶來的病菌、蟲卵和雜草種子,達到無害化的目的。因此,為了獲得優質有機肥,在堆積過程中,千方百計地為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,是加快有機肥腐熟和提高肥效的關鍵。
生產基地規?;a有機肥
畜禽糞便、秸稈、作物枝蔓及果樹枝條均可作為有機肥發酵的原材料。本次介紹以畜禽糞便為主體的有機肥方法,材料可以選用牛糞、豬糞或羊糞,.好再加上粉碎/切碎后的作物秸稈,可以起到調節原料濕度、C/N比以及透氣性的作用。如果實在沒有作物秸稈,那需要先將糞便避雨進行日曬干燥,使水分均勻減少,以便添加菌種后達到發酵要求的濕度。
有機肥原材料的混合、堆積需要著重考慮以下五點:
1、材料的C/N比調整
材料整體必須含有作為微生物食用適量的氮、碳,其指標就是C/N。由于有機肥原料具有不同的C/N,所以需要將高C/N和低C/N的材料混合,讓混合后的材料C/N控制在微生物喜歡的20-30,發酵才能順利進行。
2、水分調整
C/N調整好后就可以混合堆積了,在發酵之前需要將原料整體水分調整為50-60%再開始。(常見方法是手握成團不滴水)
3、通氣調整
有機肥發酵主要依靠好氧的微生物進行,因此充分供給微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氣是很重要的,對于豬糞等纖維少的糞便需要添加秸稈來提高原料透氣性,一般發酵過程中可通過通風和翻攪來為有機肥原料輸送新鮮氧氣。
4、形狀
有機肥原料和微生物接觸的機會(面積)越多,發酵和分解進行的越順利,因此形狀大的材料需要事先切斷或粉碎。
5、溫度
有機肥的溫度是微生物產生的發酵熱,它因材料或堆積方式的不同而異,秸稈等屬于60℃左右的中溫發酵,鋸末、樹皮等木質材料一般是70℃-80℃的高溫發酵。
病原菌、雜草種子等因發酵熱而死亡,但是如果發酵溫度過高,會導致肥料成分的揮發,堆肥燃燒、質量降低。因此在高溫2-3天時進行翻攪釋熱,同時讓二氧化碳出去,讓新鮮氧氣進來。(若原料過干也可采用噴水的方式降溫)
有機肥好氧發酵階段:
1、發熱階段
有機肥制作初期,以糖類、淀粉、蛋白質等易分解有機質被利用,產生大量熱量,不斷提高堆料溫度。(較高的氣溫對于微生物發酵的啟動也是有利的,通常在低溫時會覆蓋苫布來促進升溫,并將原料至少堆成1.2米高來保存發酵熱。)
2、高溫階段
堆料溫度達到50℃以上進入高溫階段,起主導的微生物也由中溫性過渡為好熱性微生物,它們對于纖維素、果膠物質等較復雜有機物質具有強烈分解作用,將堆料溫度提升至60℃-70℃,甚至是80℃。
3、降溫階段
當纖維素及果膠物質等被大部分分解后形成新的腐殖質,剩下難分解的木質素等物質,微生物活動減弱,溫度逐漸下降,此時接力棒又傳遞至中性微生物。如果降溫階段來的過早則說明原料分解不夠充分,可翻堆攪拌均勻后使之產生二次發熱、升溫,促進有機肥腐熟。
4、腐熟保肥階段
堆肥腐熟后體積縮小、溫度降低且不再發熱,堆料成分趨于穩定。
有機肥成品特征:
1、不應繼續升溫并產生臭味;
2、水分應降到45%以下;
3、物料分散不結塊;
4、顏色通常為暗褐色,手感松軟。
在農業生產中,果樹落葉、作物秸稈、豆粕、棉粕以及蔓生作物莖葉等都被我們視作廢棄物,往往不能得到合理的處置;在養殖業中,動物糞便是養殖污染的主力軍,對于養殖戶來說,糞便的處理被視作頭等難題;在工業生產中的酒糟、醋糟、糖渣等;居家生活的生活垃圾、廚余垃圾等;城市管理的河道污泥、下水道淤泥等,這些均可以視為被放錯位置的資源,經微生物發酵腐熟后均可用于農林生產。
(生活垃圾作為有機肥原料應注意成品鹽分含量;河道污泥、下水道淤泥作為有機肥原料應注意成品重金屬含量;雞糞作為有機肥原料應注意成品抗生素和鹽分含量)。